湖南科技大學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設學院,2003年由湘潭工學院與湘潭師范學院合并組建而成,是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(yè)局共建高校、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、“十三五”國家百所中西部高?;A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、湖南省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。
學校占地3003.88畝,建筑面積118.43萬平方米,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.524億元,紙質、電子文獻總量754萬余冊。設有資源環(huán)境與安全工程學院、土木工程學院、機電工程學院(未來技術學院、海洋裝備與工程技術學院)、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(人工智能學院)、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、化學化工學院、數(shù)學與統(tǒng)計學院、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、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、建筑與設計學院、人文學院、外國語學院、馬克思主義學院、教育學院(職業(yè)技術師范學院)、商學院、齊白石藝術學院、體育學院(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學院、足球運動學院)、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(紀檢監(jiān)察學院)、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、地球科學與空間信息工程學院、師范學院、黎錦暉音樂學院、卓越工程師學院、昭潭書院等24個教學院和繼續(xù)教育學院、國際教育學院、瀟湘學院(獨立學院)、三亞研究院。學科專業(yè)覆蓋哲學、經濟學、法學、教育學、文學、歷史學、理學、工學、農學、管理學、藝術學、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。工程學、化學、計算機科學、材料科學、地球科學、環(huán)境/生態(tài)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%,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,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,1個博士專業(yè)學位授權類別,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,20個碩士專業(yè)學位授權類別,具有優(yōu)秀應屆本科畢業(yè)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推薦資格、“碩師計劃”推免資格。擁有1個湖南省“世界一流培育學科”,5個湖南省“十四五”重點學科,1個湖南省高校優(yōu)勢特色學科群,3個國防特色學科。擁有93個本科專業(yè),2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(yè)建設點、8個國家特色專業(yè)、1個國家專業(yè)綜合改革試點專業(yè)、28個省級一流專業(yè)、17個省級特色專業(yè)。
學?,F(xiàn)有教職工2759人。專任教師1814人,正高職稱346人,博士學位教師占比約70%。擁有特聘院士2人,在聘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及相當層次人才11人,省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及相當層次人才106人;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、時代楷模、國家級教學名師、全國“最美教師”、全國模范教師、全國優(yōu)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獲得者10余人;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。
學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“優(yōu)秀”高校、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”高校、全國首批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典型經驗高校、首批國家級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、全國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典型經驗高校,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蓋全國?,F(xiàn)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7367人、在校研究生6815人,另有瀟湘學院(獨立學院)學生4346人。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、16個省級教學團隊。擁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、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、1個教育部“卓越計劃”校外實踐教育基地、93個省級實踐教學平臺,1個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,2個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,8門國家級一流課程,112門省級一流課程,74門省級優(yōu)秀課程、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?!笆濉币詠?,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,省部級教學成果獎88項。
學校有45個國家、省部級自科類科技創(chuàng)新平臺,19個省級社科類研究基地。“十二五”以來,承擔“863計劃”項目、“973計劃”項目、國家重點研發(fā)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計劃項目988項。榮獲國家技術發(fā)明二等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25項,獲得國家授權專利、軟件著作權等3786項,轉化科技成果234項?!逗峡萍即髮W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是CSSCI來源期刊、全國中文核心期刊、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、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、全國高校權威社科期刊?!逗峡萍即髮W學報(自然科學版)》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、中國科技精品期刊、教育部優(yōu)秀科技期刊、中國高校優(yōu)秀科技期刊,入選我國地學領域和煤炭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。學校萬步炎教授帶領團隊全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,持續(xù)研發(fā)“海?!毕盗秀@機系統(tǒng),一次次刷新海底鉆機鉆深紀錄,推動我國海洋資源探采裝備實現(xiàn)從無到有、從落后到領跑的飛躍,為我國海洋礦產勘探技術和裝備研發(fā)作出了開創(chuàng)性貢獻。
學校與美國、英國、俄羅斯、加拿大、瑞士、澳大利亞、德國、意大利、瑞典、西班牙、奧地利、愛爾蘭、日本、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9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,已招收30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及香港、澳門和臺灣地區(qū)的學生來校學習。
立足新時代,奮進新征程。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始終秉承“唯實惟新,至誠致志”校訓精神,大力實施“353”戰(zhàn)略,深入推進“雙一流”建設,加快建設特色鮮明、國內一流、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,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強國、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。(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截止日期:2024年10月22日)